媒体中心 绿  色        健  康        美  味        幸  福
食品安全知识之解读保质期
食品安全知识之解读保质期
一、什么是食品保质期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有关标准规定,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保质期由厂家根据生产的食品特性、加速实验或测试结果进行确定,相当于企业针对产品对消费者给出的承诺——在此期限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证,可以放心食用。  保质期由两个元素构成,一为贮存条件,二为期限,二者紧密相关,不可分割。贮存条件必须在食品标签中标注,通常包括:常温、避光保存、冷藏保存、冷冻保存等。如果产品存放条件不符合规定,食品的保质期很可能会缩短,甚至丧失安全性保障。二、各国对食品保质期的规定  日本对食品的保质期规定非常严格,分“消费期限”和“赏味期限”。前者多用于容易腐烂的食品(如生鲜食品)上,表示在未开封的情况下,能够安全食用的期限;后者多用于品质不容易变坏的加工食品(冷藏或是常温下可以保存的食品),是能保证食品品质、味道的期限。欧盟规定,保质期分为“在此前食用”和“最好在……之前食用”。美国食品包装上的日期分四种,一般会根据食物的性质来标明。第一种是食品外包装箱上都必须标明“销售截止日期”;第二种称为“最佳口味期”;第三种是“食用期”,即食物的最后食用日期,超过这个日期就必须销毁了;第四种,食物还要标明“封箱包装日期”,以便出现问题进行追究。三、各类食品的保质期  一般来说,易腐败、易氧化的食品对保质期的要求更高,水分活度比较高、蛋白质、脂肪含...
2023 - 11 - 17
查看更多 >
食品接触用纸包装及容器等制品消费提示
食品接触用纸包装及容器等制品消费提示
食品包装材料作为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材料,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事关人民群众“吃得放心”问题,是重要的民生关切。食品安全不仅仅是由食品本身质量引发,也有可能是食品包装材料因为与食品直接接触,在一定条件下各类化学物质会迁移到食品中,从而危害食品安全。食品接触用纸包装及容器是食品接触材料中使用时间最久、范围最广的制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包装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纸包装生产国。主要包括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纸制品和复合纸制品以及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纸容器、用具、餐具等制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接触材料的质量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监管部门已经在加大力度监测市场中纸包装及容器的质量问题,同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应正确地选购产品,建议如下:一、“看”首先要仔细查看包装标志上是否标注了“产品名称、生产者厂名、厂址、产品执行标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国家规定必须标注的内容,如果标志内容标注不全或者不规范,则这样的产品最好不要购买;其次看有无颜色,尽量选择颜色浅的产品,如果有颜色深的话,产品的安全性会降低;最后看产品内有无黑点杂质或破的气泡,因为这都是不合格产品的特征。二、“闻”  在产品购买之前要闻一闻有无刺鼻的异味,纸制品在加工工程中,生产厂家如果使用劣质原料或者会添加过量的添加剂,产品就会产生异味。 三、“捏”如果...
2023 - 11 - 14
查看更多 >
食品酶制剂知多少
食品酶制剂知多少
酶制剂是指由动物或植物的可食或非可食部分直接提取,或由传统或通过基因修饰的微生物发酵提取制得的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我国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按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进行管理。我国酶制剂已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品种齐全,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在食品、酿造、昧精、淀粉糖及保健品等各个领域得以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的生产应用过程中,企业仍被一些问题困扰,我们将从法规层面一一作出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自制酶制剂属于食品生产工艺流程的一部分,是否需要单独取得生产许可证?  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制糖企业自产氧化钙生产许可有关问题的复函》中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氧化钙》(GB 30614-2014)规定了食品添加剂氧化钙的技术要求。鉴此,企业(包括自产自用的企业)应依法取得食品添加剂氧化钙生产许可后方可生产。”因此,企业需要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品种明细应包括酶制剂)后才可自制酶制剂。  2、酶制剂是否允许分装,有何注意事项?  食品酶制剂属于食品添加剂,其分装应根据食品添加剂的分装要求进行。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食品添加剂分装有关问题的复函》提到:“企业(包括分装企业)生产食品添加剂,应依法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后方能生产、销售和使用。”但目前各地对食品添加剂分装的监管不同,因此...
2023 - 11 - 11
查看更多 >
专家解读反式脂肪酸
专家解读反式脂肪酸
一、反式脂肪酸风波概述    2010年起,多家主流媒体报道称“反式脂肪酸存在很大健康风险”,称“反式脂肪酸是餐桌上的定时炸弹”,之后各种媒体多次就反式脂肪酸进行报道,多集中在“摄入反式脂肪酸会造成多种疾病”等方面。2010年11月6日CCTV-2 “经济半小时”栏目关于“中国普遍使用氢化油 或酿食物史上最大灾难”的报道在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其他相关媒体持续进行跟踪报道和炒作,这起事件,对相关食品行业,尤其对焙烤食品糖制品行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针对有关媒体的失实报道和夸大宣传,协会于2010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反式脂肪酸现状及应对措施记者座谈会”。与《中国食品报》《中国质量报》《中国食品质量报》《中国工业报》《中国消费者报》《消费日报》等十余家媒体记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沟通,最后,相关媒体在了解事情真相后都做出了客观公正的报道。使公众和媒体对反式脂肪酸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相关食品行业也对该事件空前重视,使得反式脂肪酸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时隔多年,本已不是问题的话题有死灰复燃迹象。近日,有个别媒体又对反式脂肪酸泛滥和危害进行了夸大报道,并错误的把焙烤食品的相关原料---人造奶油、氢化植物油、植脂末、起酥油、代可可脂等直接等同于反式脂肪酸,并大肆宣传,如此认知片面、错误的不实报道造成了部分消费者的恐慌,给行业及相关企...
2023 - 11 - 07
查看更多 >
食品中的色素
食品中的色素
1.什么是色素:使各种物质产生各种颜色的物质就是色素,我们日常看到五颜六色的各种食品,就是因为含有各种不同的色素,所以我们才看到了各种不同颜色的食品,如果食品不含色素,那我们看到的食品都将是透明的或者白色的。2.食品中为何要添加色素:食品讲究色、香、味,颜色排在第一位,说明了色素在食品中的重要性,色、香、味俱佳的食品,能通过视觉感官刺激增强食欲,为了吸引人们的食欲,食品中添加了各种颜色来吸引消费者,据了解橙色的食品最能使人有食用的欲望。3.色素属于食品添加剂么:色素是食品添加剂,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着色剂类别。4.色素的分类:食品中添加的色素分为人工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各种色素通过红、黄、蓝三原色的不同比例的复配,可以生成无数种各种各样的颜色。5.色素的来源: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按结构分,人工合成色素可分为偶氮类、氧蒽类和二 苯甲烷类色素;天然色素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矿物质为原料通过物理方法,再不改变色素分子结构的情况下提取分离出来的色素,从溶解性分可分为水溶 性、油溶性、醇溶性色素。6.色素的危害:合理合法使用各种色素是没有危害的。但大量研究表明过量食用合成色素会在肝脏沉积,可造成生育力下降、畸胎,有些合成色素在人体内可能转换成致癌物质, 可引起儿童发育障碍、多动症,在化妆品中使用有引起炎症,甚至癌变...
2023 - 10 - 31
查看更多 >
或将明确!食品加工用盐也应符合食用盐的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或将明确!食品加工用盐也应符合食用盐的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宁可食无肉,不能食无盐”,作为“百味之首”的食用盐,在食品加工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国家对食用盐的管控一直以来都比较严格,1981 年首次发布了《食盐卫生标准》(GB 2721-81),之后更是进行了多次修订,现行版本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GB 2721-2015)。2023 年10月18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征求意见稿”)进行新一轮的征求意见,对征求意见稿与现行版本的主要变化进行了梳理分析,供大家参考。一、明确食用盐包括食品加工用盐  行业实际生产中食品加工用盐的原料控制、生产工艺、主要成分及食品安全指标限量等与食用盐的要求一致,因此明确食用盐包括用于食品加工用的盐。征求意见稿将食用盐的定义修改为“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供食用或食品加工用的 盐”。 二、修改了低钠盐的定义  除了现行标准中规定的情况,行业中已有以天然卤水通过蒸发结晶制成低钠盐。征求意见稿对低钠盐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增加了“或以天然卤水为原料,通过蒸发结晶制成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且氯化钾含量符合本标准规定的食用盐。” 三、提高了感官指标检测的可操作性  征求意见稿细化了色泽和气味的检测方法,明确取20g试样,“于瓷研钵中 研碎”后进行色泽和气味的检验;滋味的检验增加“取5g试样溶于 100 mL 水 中”,明确尝其水溶...
2023 - 10 - 27
查看更多 >
友情链接:
北京西红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邮箱:xihongxuan@126.com
地址:北京大兴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金苑路23号
电话:010-69289888、69289777

点击立即分享:

Copyright 2019 - 2021 北京西红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